《甲申缘》发刊词

作者:佚名  时间:2013-06-08 点击数:

核心提示:《甲申缘》发刊词 何 一 《甲申缘》“缘”自2004年(农历甲申年)政管院通讯社所创办的《社科之窗》报。匆匆八载,已然成史。赖莘莘学子慧命传薪,终得文脉不断。事无不变,然必不弃根由。如今以刊易报,并

《甲申缘》发刊词

何 一

《甲申缘》“缘”自2004年(农历甲申年)政管院通讯社所创办的《社科之窗》报。匆匆八载,已然成史。赖莘莘学子慧命传薪,终得文脉不断。事无不变,然必不弃根由。如今以刊易报,并以“甲申”名之,即在对此一精神雅集所有过往的庄严而温情的致敬。

自1944年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在重庆《新华日报》问世,“甲申”在近世学术话语中俨然成为史事及其启迪慧然交集的咒语。郭文所言事三百年间,虽人事物异,却风马牛及:人性、道德、战争、王朝、异族、延安、整风、崇祯、闯王、吴三桂、陈圆圆、郭沫若、毛泽东等等无不纠葛“甲申”之中。政治之外,于人的“文而化之”,则有60年后面对全球化的《甲申文化宣言》。历史的智慧似乎刻意属意“甲申”情结。

所以说,政道人情,谕在甲申。

关于“缘”的意蕴,基于自己史学思维的习惯,我有如是观:把握历史的立场大约包括合乎理性、合规律性以及合命运性三者。我独取郭象之自因、自果、自性的“独化论”。故而情感上私意于涵泳体悟百变莫测的诡异人生。这种带有悲情色彩的生命情调,使我敏感于人性与生命对世事的盲然交汇和每每孤注一掷的捕捉,在这里,所谓命运,就是偶然,就是“此一”物我交集之于万世与万事之中皆为唯一的“缘”——我们所有尊重、珍惜的理性与情感源泉。

甲申之缘,不外同学少年之情缘、学缘、道缘。

《甲申缘》的职志,即在记录情缘,启迪学缘,追问道缘。

于情:

生命中总有些过程,是不容忘却的。譬如青春如诗,年少追梦……

——时间宛若神奇的曲谱,任你摆布上面的音符,属于年少的,永远是最美那一段旋律。

——年少飞扬的弦歌,笔尖下流淌成诗的心情,清辉里缥缈如烟的希冀,忧伤的眼神和懵懂的情愫,刹那间袭上心尖的悸动……一抹羞怯的微笑,都注定绽放在岁月的天幕。

——茫然莫辨,却依然顾我地追逐着风的方向,在星光与微澜,在轮回的梦与现实之间;为放飞生命中最灿烂的那一段时光,在心灵无垠的原野上驰骋或者跌撞。

——年少,是一场奢侈的相遇,匆忙而傲慢,命定来时咫尺,去时天涯。只有岁月知道,这弹指一挥的交汇,耗去了上苍多少心力神思。

——追梦的少年,那如天空中肆意游走的云朵般自在的风景,如何能忘却?那些惆怅的诗,清越的歌,那些属于少年的酸甜秘密,又如何能不似万花飘落,沉淀成题写在生命扉页上最深沉、最青涩的笔迹?

——一切只因为,生命中总有些过程,是不容忘却的。

……

于学:

1914年,同以纪年命刊名的《甲寅》杂志在其发刊词中有“论究学术,阐求真理,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以中正之眼光,行批评之职事,无偏无党,不激不随。以切实之功夫,为精确之研究,然后整理而条析之,明其源流,煮其旨要,以见吾国文有可与日月争光之价值。博取群书,深窥底奥,然后明白辨析,审慎取择,庶使吾国学子,潜心研究,兼收并览,不致道听途说,呼号标榜,陷于一偏而昧于大体也”句,我想,中正持论,格物致知,论学之事,不过如此。

于道:

——学术追问、社会视野、仿真训练、实践砥砺。是为成才。

——科学精神、人文素质、艺术修养、宗教情怀。是为成人。

——契约精神、天下情怀,人而仁道、志于智行。是为成事。

——知行合一、理想主义、批判精神、敬畏包容。是为成学。

——草根物欲、贵族灵魂、深邃思考、诗意生活。是为成道。

……

关于“甲申”的意象,我还想到其谐音的“夹生”亦即年少生涩。《甲申缘》的精神气质,还如编辑同学为其精心挑选设计的封面:王者之香兰的氤氲,“水墨”的淡雅留白,以及,因为我们偶然的命运际会之缘,而慨叹“身无彩凤双飞翼”的无奈,却终因《甲申缘》的精神交集,而有“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神会意气。

易名不更志。让我们一起珍惜、呵护、记忆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甲申之缘吧。因为人存在的本质,最终是精神的存在;因为你也是历史的一页!

2012.6.1

岷江畔•书馥斋

版权所有©宜宾学院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地址:四川省宜宾市五粮液大道东段酒圣路8号 邮编:644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登记号:蜀ICP备11011718号 宜宾市网监支队备案登记号:511500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