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简介

作者: 时间:2019-05-08 点击数:

法学院系学校中美应用技术教育“双百”计划二级学院、转型发展示范二级学院、全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产教联盟单位。现有法学、知识产权、社会工作三个本科专业,已全部立项为校级应用型示范专业。社会工作专业系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专业,法学专业系省级综合改革专业、省级教学改革专业、省级卓越法律人才基地专业,知识产权专业系紧密联系社会发展的法学特色专业。拥有两个四川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即社区矫正研究中心和农村社区治理研究中心,社区矫正研究中心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专注社区矫正的科研机构。拥有四川省法律援助研究中心、宜宾市刑法学研究会科研平台。充分利用学校系四川省知识产权教育培训基地的条件,在知识产权专业的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法学院现有教职员工41人,全日制在校生800余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4人、副教授8人,博士6人、在读博士生7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3人。专任教师中绝大多数属于双师型教师,兼任省市法学会的学术职务及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法律顾问。2016年1名教师获司法部表彰全国法律援助先进个人,专任教师中有教师担任四川省法学会常务理事、法学教育研究会副会长、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宜宾市人大代表、宜宾市政协委员,宜宾市委、市政府法律顾问,宜宾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宜宾市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聘请全国著名法学家左卫民教授担任名誉院长,聘请省司法厅一级巡视员刘朝宽、云南大学钱宁、南京大学朱力等担任特聘教授,聘请西南政法大学、西南科技大学、四川理工学院等10余名教授担任客座教授,聘请宜宾市中级法院、宜宾市检察院、宜宾市知识产权局等单位的业务骨干担任实践教学导师。法学院构建了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品德高尚的师资队伍。

法学院科研实力雄厚。最近五年,主持、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课题4项,教育部项目4项、司法部项目1项、省社科联项目6项,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出版著作10余部。依托法学院成立的宜宾市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荣获2015年度全省法学研究先进集体, 2016年获省政府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省教育厅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各一项。2017年3月,法律一级学科荣获学校第三轮优先发展学科,注重突出社区矫正的研究特色,填补了省内在社区矫正领域研究及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空白。在服务地方领域,法学院获得行业、社会的高度肯定与认可,在社区矫正、司法社工两个领域已经成为四川省的行业智库,在法学研究方面已经成为宜宾市的法学智库。

法学院坚持教学改革,办学特色鲜明。在2017年全校的教学成果评奖中,法学专业的西部基层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荣获校级特等奖、省级三等奖。法学院在教学中注重师生互动,在教学过程中凝练出的社区矫正、司法社工、知识产权、青少年法治教育培养方向,紧密联系了西部基层的司法行业背景,彰显了独特的办学方向。通过中美应用技术教育“双百”计划项目,与美国高校开展教学交流,拓宽了教学视野,提升了教学水平。法学院高度重视实践教学,拥有安装先进科技设备的模拟法庭、适宜开展社工训练的社工实验室、演练知识产权业务申报的远程实验室,建有法律援助工作站、社区矫正工作站,建有30余个涵盖党政、司法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能充分满足学生的实训、实习需要。

法学院注重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应用人才,把理论教育与资格考试、公务员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有机结合,积累了成熟的教学经验。自2012年以来,我院学生参加研究生考试录取率占毕业生总数的10%以上,连续8年法学专业学生参加全国司法考试过关率高达70%以上,2014年达到85.5%。法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强,积极申报各级大学生课外课题项目,2016年分获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0项、21项,占全校总数的21%。构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专业实习、毕业论文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基本实现了毕业论文真题真做。最近五年中,重庆文理学院、石家庄学院、许昌学院、四川理工学院、攀枝花学院等高校的同类专业前来考察借鉴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体系、互动式案例教学法等。法学院毕业生综合素质高,司法实践能力强,毕业生的就业面广、薪酬高,学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8%以上。

2019年招生专业:社会工作(本科)、法学(本科)、知识产权(本科)、社区管理与服务(专科)。

专业咨询电话:0831-3545067 、3530931

版权所有©宜宾学院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地址:四川省宜宾市五粮液大道东段酒圣路8号 邮编:644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登记号:蜀ICP备11011718号 宜宾市网监支队备案登记号:511500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