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社会实践报告 2010级2班 肖昌露 大学是积累理论知识的地方,而理论知识终归需要为时间所检验,正如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的“实践出真知”一样。那我们应该怎么样去实践呢?实
社会实践报告
2010级2班 肖昌露
大学是积累理论知识的地方,而理论知识终归需要为时间所检验,正如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的“实践出真知”一样。那我们应该怎么样去实践呢?实习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通过实习我们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起来,从而不断地完善自我、提升自身素质,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思想觉悟。
一、实践时间
2012年07月02日—2012年08月12日
二、实践地点
宜宾市翠屏区东城街道办事处城管办公室
三、实践经历
2012年07月02日,我来到宜宾市翠屏区东城街道办事处城管办公室,开始了为期四十天的实习。在实习期间,我的工作主要是协助主任完成日常工作,如:打印、复印文件,整理、完善资料,随同执法等。在这四十天的实习期间,我初次接触到了“城管”这一充满争议的特殊群体。说实话,当知道自己被分到城管办公室的时候心里极度地不平衡,但在实习之后,我心里少了那份不平衡,多了一份收获。城管的形象在大多数人的眼里是十分恶劣的,时代在进步,人们对城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要在群众心中树立起好城管的形象还有很长、很不平凡的路要走。
四十天的时间不长也不短,在这期间我主要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了解:
1、城管的由来。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有爱清洁讲卫生的传统美德。民间早有“黎明起,洒扫庭院”的习惯。秦法中还有“弃灰与道者刑”的法律;元初,在城市人口聚居的地方,大量的垃圾便有专人进行清除,并以此为生;清末,开始由警察机构清洁工作,包括清理街道、收运垃圾、整顿厕所等,这是政府管理城市环卫工作的开端;民国时期,城市环卫工作已初具规模,1929年前后,大城市先后使用洒水汽车在道路上洒水以降尘,同时陆续使用汽车运输垃圾,政府还拨款修建了一批公厕,各地政府均颁布了有关清洁卫生的管理条例,清洁工作趋于制度化,但环卫机械发展缓慢;新中国成立后,各城市均建立和健全了环卫管理机构;1980年前,环卫部门隶属多变,公安、卫生、供销等部门都管理过环卫工作,1980年起有城市建设系统管理,环卫才形成一个完善的行业;城市监察工作是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而来的,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城市容积迅速扩大,人口积聚增加,给城市管理带来了难以想象的困难,随着利益的驱动和道德品质的淡化,使得乱搭、乱建建筑物,乱挖、乱占城市道路和园林绿地,妨碍交通、影响城市绿化,乱贴乱画、乱堆乱倒、乱吐乱扔、乱摆摊设点等现象越来越严重,而且影响市容市貌,各种破坏、毁坏公用设施,破坏城市规划的现象屡有发生,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势必严重影响到城市公共设施功能的正常发挥,从而制约经济的发展;为了尽快扭转面貌,给市民提供一个清洁优美的城市环境,保证国家和地方城建法律、法规、规章的正确实施,许多地方政府陆续组建了城市监察队伍,尤其是建设部(90)建成字第372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建管理监察工作的通知》下发后,城建监察队伍更是如雨后春笋,在超过县城以上城市普遍组建。至今,城建监察队伍已遍及全国大、中、小型城市,而且还在不断发展壮大。
2、城管究竟是干什么的。“城管”很多人听到这个名词的时候可能都不太清楚城管除了驱逐小摊贩还能干什么。城管,全名城市管理监察大队,主要职能是行使行政执法权,是政府授权的专司行政执法的执法队伍,北京宣武区首创。我实习的所在地——宜宾市翠屏区东城街道办事处城管大队,主要负责对违规、违章行为的规范,市容、市貌的管理,城市建设,综合执法,爱国卫生健康教育,协调国土,环境保护、绿化,住房保障、规划以及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所以城管的职责不只是驱赶无证照经营的小摊贩。
3、城管在大多数人眼中的形象。说到城管肯定有人恨得咬牙切齿,因为在人们的眼里城管就是驱赶街边的小商贩的,甚至没收他们用以维持生计的工具,十分的残忍。城管就代表着暴力执法、欺压百姓等种种恶劣行为,坊间多有“给我三千城管,我可以收复台湾”、“借我三千城管,东京废墟祭祖”等言辞,从中便可见人们对城管形象的认知与评价。同样,在宜宾,人们同样对城管的评价也不高。每每遇到城管执法总会有人围过去凑热闹,举着手机或是相机等着有噱头的一幕出现。
4、大家对城管存在偏见的原因是什么?如果在新闻网页或者报纸的头条写着“城管打人了!”、“城管暴力执法!”之类的标题,点击率或是阅读量是肯定不会少的,因为大多数人对城管存在偏见,都想探个究竟。在城管的实习期间,我一直都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如此多的人对城管存在偏见。经过我在这期间的观察和调查,发现人们对城管存在偏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多年来由于城管只承担执法职权,限制各类违法行为,且管理的对象多为社会底层人员,因有悖于公民的同情心,加之全国城管无序发展、肆意扩大自己的职权、不分优劣地增加城管人员,由此造成城管在民间的地位与名誉受损。
(2)在百度首页输入“城管”两个字儿,后面显示出来的多是“城管暴力执法”、“城管打人”、“城管打人视频”之类的关于城管的负面新闻,而当下各大媒体都把报道重点聚焦于城管的负面消息。媒体往往对城管暴力执法事件进行集中报道、大肆宣扬,而对城管群体中的好人好事儿只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以此来赚取人们的眼球,获得更高的点击率和阅读量。
(3)公民对城管工作的误解。大多数的公民都认为城管的工作就是驱赶街边小摊贩,从而产生了城管欺压商贩的误解。学校旁边的小巷子就有很多无证照违规经营的商贩,每当有城管到此来规范市容的时候就会出现驱赶商贩的一幕,而在此处的大多数消费者都认为城管的这一行为是野蛮的、不道德的。
(4)民众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的不了解。例如很多商贩都不知道《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因而即使是违反了条例自己也不知道。
(5)人们的口口相传,往往三人成虎,使事件失去了原本的面目。
(6)城管队伍自身的原因。城管队伍中有不少队员是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素质较低,或是退伍军人,性格都比较冲动。
5、应该如何改变现状。在很多人的心里认为城管执法是一种专门针对弱势群体的“野蛮行为”,而城管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也是十分不好的,那么应该怎么样改变当下的状况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在城管队员的招录方面应该严格把关,不能无序发展,不分优劣,以提高城管队伍的整体素质;定期地对队员进行业务培训,增强其“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
(2)提高媒体工作者的素质,一些媒体工作者为了吸引人们的眼球,而对事件进行夸大、失实的报道。媒体作为大众了解信息的重要平台,其工作者应该负起社会责任,客观、公正地对事件进行报道。
(3)加大城管工作的透明度(特殊工作除外)。在实习期间,很多同学都问过我同一个问题——城管收了那么多水果、小吃车,收回去是不是就自己吃了啊?其实不是的,收了东西后,摊主会被告知在一定的时间内到指定的地点领会自己的东西,如果逾期没有人来认领便会把东西倒掉并拍照为证。造成这一误解的根本原因就是城管工作的透明度不高。
(4)要让广大公民了解并熟知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在《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实施之前,要大力宣传其内容,各个社区也应做好相关的宣传工作,使大家都能够知晓。
(5)既然有那么多无证照的小商贩存在,说明这是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对此政府相关部门应该规划更多类似“东街夜市”这样的区域以解决这类人群的生计问题。
说到底,城市形象不是单靠城管或是小商贩就能维护好的,这需要包括政府部门、各大媒体、全体公民在内的所有人的共同参与,这样才能是我们的城市更加美好、和谐。
四、实践感受
这次的实习有得有失。在此期间,我的交际能力和沟通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我从原本陌生的环境中去认识和了解他人,并努力地去得到他人的认可。通过城管这种基层的工作岗位,使我充分地认识了在学校没有机会接触到的社会层面,并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如:做事不够细心、专业知识不够过硬、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由于缺乏经验而显得措手不及。有不足之处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知之而不改,无论是在今后的生活中还是学习中定会加以改正,并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身素质以达到现代大学生的标准。
在实践中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完善自我,这就是实践的价值所在。校园与社会有很大的区别,接触的人和事也大不相同,所以我们可以在实践中学到很多在学校里面学不到的东西,而我们又可以用在学校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去指导实践活动,这样就形成了从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完善理论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