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豇豆
作者:11级5班 何熙 时间:2014-02-24 点击数:
核心提示:奶奶在厨房做午饭时,我和弟弟正在房间里看《熊出没》,正值采择豇豆的时节,为节省下时间去做农活,豇豆炒肉丝便成为方便又快捷的菜。厨房里不时传来木柴燃烧的“哔剥”,膨胀的空气喷薄而出;水分快速蒸发的
奶奶在厨房做午饭时,我和弟弟正在房间里看《熊出没》,正值采择豇豆的时节,为节省下时间去做农活,豇豆炒肉丝便成为方便又快捷的菜。厨房里不时传来木柴燃烧的“哔剥”,膨胀的空气喷薄而出;水分快速蒸发的“嘶嘶”,有如准备攻击的响尾蛇;唯有锅碗瓢盆碰撞的“叮叮咚咚”,清脆响亮,宛如嬉戏的童年。空气中很快就弥漫着浓浓的油烟味,弟弟跳下床来,收拾好桌上的零食和玩具,端坐在椅子上。
弟弟在床上学着光头强伐木的姿势,幼儿园的教材散落一地,房间凌乱而又沉闷,混合着奶粉和麻辣食品的气息,桌面也分成黄、黑、褐三种颜色。白色的墙面,是歪歪斜斜“1、2、3”和几个简单的汉字,墙壁内的沙石,像稀疏花白的头发,偶尔落下几颗,提醒着经过的岁月。窗户上的蜘蛛网无人清扫,我懒散居家,爷爷有气喘,奶奶身高不够。日复一日,蜘蛛竟把几块窄小的玻璃装扮成盘丝洞,安居乐业,生儿育女。
外壁布满灰尘的不锈钢杯,装着东倒西歪的牙刷,唯有我的常用;奶奶装的假牙,偶尔取下来在水里清洗;爷爷健忘又匆忙,只是上街或进城时刷牙。在他们的言行举止之间,往往流露出时间的紧迫,但又不忘拼搏和抗争。回忆多集中在深秋和冬季,忙完了农活,晾好了腊肉,和亲戚邻居围着烤火。一杯白酒,一盘花生,古今中外,天南地北,有说有笑。
有时她见我独自在床上看书,便拿来一袋快要过期的干胡豆,几袋被弟弟弄碎的饼干,一杯浑浊的白开水,安静的坐在沙发上。她的腿上还粘着田里的泥浆和几根草叶,头发也许久未梳理,破烂的沙发似乎要将她吞噬,而她的背脊却紧紧堵住那张贪婪的嘴。我没有和她说话,一是怕她唠叨,二是不知道说什么;她也不说话,估计是知道我嫌她唠叨,或者是怕影响我看书。临近饭点,她小心翼翼地关上门,在微小的缝隙里留下寞落的背影。为了这个家,她比村里许多男人都能吃苦,脊背弯的最早,头发染得最多。有时候下定决心想为她做点什么,却不知从何做起,也不好意思向她开口,原来亲人之间也有这般隔阂。
她曾说:“婆婆这辈子不指望享你多少福了,你以后记得婆婆也很难说,一座光秃秃的坟,怕是唤不起多少念想,要是你能背着婆婆走几遍你小时候我被你去上学走过的那座山,我就心满意足。”一缕缕青烟在山间飘散开来,紧跟着她的咳嗽,几十年光阴随烟而去,多少血浓于水的恩情,却从不求回报和感激。一句“吃饭了”,就是长久回响在耳边的“回家”,此时又见《熊出没》,忽然忆起奶奶在厨房间忙碌的身影。
那天和爷爷通电话,他尽说街上的好,“白天没有小蚊子,晚上没有大蚊子”,各种家具也已置办妥当,越来越有家的模样。奶奶在旁边也附和了几句,她的三亩玉米被风吹倒两亩,爷爷特地把她接到街上来,怕她在田地里操劳过度,但她依然念念不忘着农活,生怕落下别人一点。爷爷说她不会享福,一辈子只知道当农民,她也只是笑着向爷爷“撒娇”,有时也假装生气。这么多年,习惯了田间地里的生活,突然连根拔起,放到温暖舒适的房间,还有点不适应。她说她等这天等了很久,而当幸福真正降临的时候,却没有多少享受的时间;随着身体免疫力的降低,她时常关节疼痛和咳嗽,但又从不肯去医院检查,只是去药店买点便宜的西药应付。
“做到70岁我就不做了。”这是她给自己规定的退休年龄,尽管还有一年,但手脚已远没有以前灵活有力,再不是当年那个让村里的男人都自叹弗如的女强人。我开始学着为她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关心她的饮食起居,她总夸我懂事,说我考上大学为家里争了光,让她很有面子。他们的人生已渐渐定型,夕阳照亮铺满回忆的路,把他们一点一点地嵌进黄昏,微风中回荡着断断续续的笑声,云朵里照映出纯真灿烂的笑容。我恰好赶上让他们陪伴的年纪,却从没有好好陪伴过他们,只能怀念,只能祈祷;愿仁慈的上天赐予他们健康的身体,快乐的心情,安恬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