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房养老可行吗?
作者:12级4班 钟雪 时间:2014-02-24 点击数:
核心提示:自2011年9月28日,全国政协上再次提出”以房养老”养老保险模式之后,”以房养老”这个专有名词渐渐融入我们的生活中。以房养老其实质是一种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也称倒按揭,是指老人将自己的产权房抵
自2011年9月28日,全国政协上再次提出”以房养老”养老保险模式之后,”以房养老”这个专有名词渐渐融入我们的生活中。以房养老其实质是一种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也称倒按揭,是指老人将自己的产权房抵押出去,以定期取得获接受老年公寓服务的一种养老方式,老人去世后,银行或金融机构收回住房使用权。
“以房养老”目的是为解决日趋严重的老龄化问题,那么”以房养老”这种新型养老模式是不是现阶段最适合中国的呢?这个问题应该从多方面分析.
首先,中国是一个重视传统的国家,中国人的家庭传统观念是较普遍的,房子则是家庭的物质代表元素,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老人去世后房子还被作为遗产由下一代继承,因此以房养老这种保险模式现阶段还不太能被多数人从心底里接受.
其次,以房养老所适用的人群有限,就现阶段来说,这种模式所适用的是独居、孤寡或膝下无子女的老人,对于这些人来说,进入老年阶段身体各方面技能下降,劳动能力随之下降,收入来源变得极不稳定,老年人养老生活得不到保障,且膝下无子女“以子养老”也不可能实现了,这样更加剧了他们的养老危机。而以房向银行或金融机构做抵押,享受老年公寓服务则能帮助他们说理度过养老风险期。除此之外,城镇地方对于住房有保障、有老年退休金领取、子女收入较高且无该房产继承需求的一些群体同样适用。与之前所诉群体不同,这些人即便进入老年阶段,收入也是有保障的,老年生活正是一个享乐阶段,房子对他们来说并无太大的实际意义,抵押房产对他们来说影响不大。但这样一些群体集中于城镇地方,且所占比例较小,现阶段占我国人口大多数的仍然是农民。这些人没有房产、没有退休金、年轻时收入尚且没有保障更何况老年以后?以房养老对他们来说无疑是天方夜谭。我国的农村人口到底有多少?据国家统计局编印的《中国统计摘要(2003)》公布的《人口基本情况》,2002年年末,乡村人口为7.8亿,农业人口则是9.3亿。而我国农业人口1990年突破了9亿。来看看现在的农民生活是怎样的,进城打工是多数年轻人的选择,打工意味着居住时间不长,那么住的要么是租来的房子要么是集体宿舍,很少有农民会在打工的地方购置房产,且这些人具有较大的流动性,雇佣者没有为他们缴纳基本养老金或予以退休金领取承诺,这样下来,绝大数的农民仍会选择回到家乡养老,以房养老对于他们并不适合。
第三,农村与城镇地区的差距仍然存在,城镇房产虽然有政府调控,但房价仍然呈上涨趋势,城镇居民的房产可以上市出售,市价有评估机构来评估,但农村的房产并不能如此。由于交通等缘故,农村房子的市价得不到准确的评估,甚至是在农村人自己重建房屋的过程中也不会去关心原来房子的市场价值,如此一来房子的价值普遍得不到评估,也就没办法上市出售了。没有房产作抵押,银行和金融机够就不可能无偿担负起他们的养老责任,这些在城镇打拼的群体仍是无法享受到这种新型养老模式带来的优惠。
另外,房产抵押有一定的实现,根据抵押者自身的情况与抵押机构协商,但人的寿命是没有定数的,合同到期后而老人尚未趋势的可能性会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而越来越大,那这样一批老人日后的养老该如何解决?是国家还是金融机构来负责?甚至是还原到原来那种家庭养老?这些问题都还没有得到切实的解决,以房养老还尚待完善。
中国现阶段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养老保险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但“以房养老”仍需各方努力,国家、社会和个人都应为这种新型养老模式的推行做好充分准备,以房养老具体如何实施还得仔细斟酌。总之以房养老是一种很好的养老模式,但并非是现阶段最适合中国的养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