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方案

作者: 时间:2018-06-22 点击数:

宜宾学院政府管理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根据“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要求,培养具备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政治坚定、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着力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使毕业生具有较高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马克思主义素养,具有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竞争能力,成为能胜任中学政治、历史课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能胜任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思想政治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

二、专业基本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管理和科研写作等方面接受系统的基本技能训练,具备从事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管理与科研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能力,并能适应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对相关人才的需求。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能够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理,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发展动态,熟悉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2.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正确分析社会问题和思想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有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的初步能力;

3.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知识结构,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具有较强的人文关怀,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4.熟悉与本专业有关的法律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要求英语达到国家四级以上水平;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具有较强的办公自动化处理能力,熟练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

5.掌握本专业及相近专业的文献检索、资料查阅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获取信息能力和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6.具备在中学进行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组织课外活动和从事教育研究的能力,以及在国家机关、企事业等单位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组织管理、科学研究及宣传的能力;

7、 要求学生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具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和体魄。

三、专业核心课程简介

1、《法学概论》

该课程主要包括法的基本原理以及宪法、行政法、民法、刑法、经济法、环境法、诉讼法、国际法等部门法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理论。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提高其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案件的能力。

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本课程着重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理,坚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为把学生培养成为面向中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自觉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一代新人,奠定思想理论基础。

3、《政治学》

该课程主要阐述政治现象的起源、发展与演变的过程,涉及到政治的涵义、国家的本质和基本职能、权力和权利以及政党制度、政治民主、政治参与等相关知识和基本概念。使学生掌握政治和政治学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了解政治现象的复杂性;学会分析和研究政治现象的基本方法,了解和把握国内外政治学领域的发展动态以及重大的政治活动和事件,从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认识现实政治问题的能力。

4、《社会学》

该课程把社会当作一个整体进行研究,从宏观上科学地分析和研究社会的运行规律,从中观和微观上研究社会学和文化、社会结构及社会运行、个人社会化、社会角色和社会互动、社会群体和组织、社会分层、社会流动、社会变迁和现代化、社会控制、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等。它对社会现象进行的理论解释,对未来社会发展趋势的预测,为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解决方法和途径。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认识社会及社会系统演变的规律,更顺利地参与社会生活。

5、《马克思主义哲学》

该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真理论和历史唯物论等。通过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了解哲学领域的理论动态,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提高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能力、理论创新能力。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一些现实问题,特别是提高分析和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新情况、新问题的能力。

6、《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该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由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揭示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由资本的发展历史,分析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以及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研究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通过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哲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提高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能力、理论创新能力。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一些现实问题,特别是提高分析和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新情况、新问题的能力。

7、《中外思想史概论》

该课程主要分为中国思想史和西方思想史两部分。中国思想史介绍中国思想史的基本特点及中国思想史的基本发展脉络,了解中国思想史的基本发展阶段及整体逻辑框架,了解中国思想史的主要思想派别。通过对代表性思想家自然观、社会历史观、认识论等的讲解,阐发他们的思想主张,加深学生对中国思想基本思维特点的掌握,中国历史及文化的了解,并掌握中国思想史的有关学习方法。西方思想史 论述西方从苏格拉底前的古希腊人到现代期间对知识的探求的根源和重大的思想史成果。将哲学的探求与精神、科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向学生讲述西方世界观发展的历程与思想结晶,加深学生对西方思想基本思维特点的掌握,西方历史及文化的了解,并掌握西方思想史的有关学习方法。

8、《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与方法》

本课程系统介绍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规律,使学生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着眼于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着眼于提高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着眼于提高学生解决现实思想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其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9、《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论》

本课程是以研究中学德育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念、基本理论、教材内容以及教学策略为内容的,以探讨中学德育课程实施过程学习规律和教学规律为目的的,以掌握教学艺术宗旨的应用学科和边缘学科。是集教育学、学习学、心理学、教学论、课程论以及教育见习为一体的学科,又是指导实习生进行教育实习,从而实现教师教育培养目标的应用学科。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树立教育教学基本理念,熟悉中学德育课程教材内容,初步了解当代中学生,初步掌握教育科研方法。

四、实践教学安排

1、第一学期安排两周军事理论与训练,计2学分;

2、《形势与政策》在第一、第二期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开设,共计2学分;

3、第六学期安排教学见习(4周),计4学分;

4、第四学期期末暑假,利用假期进行社会调查2周,形成3000-5000字社会调研报告,计2学分。由专业教研室组织、考核认证学分;

5、就业指导课程和创业基础课分别安排在第六期和第七期,各计2学分,共计4学分。

6、第七学期安排毕业实习一学期,计10学分;

7、 第八期安排毕业论文,计8学分。

8、根据专业培养要求,提倡环境教育,鼓励学生修读环境教育学分,共计4学分

五、学制与学分要求

本专业基准学制为4年,弹性学制3至6年,要求获得最低毕业学分为165分。学生凡修读完通识核心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并完成了实践教学模块中的规定内容,且成绩合格、总学分达到了最低毕业学分者,允许毕业并颁发毕业证书。

学生若提前修读完所有通识核心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并完成了应用实践教学模块中的规定内容,且成绩合格、所修学分数达到最低毕业学分的前提下,可提出申请提前毕业。

学生若在四年期限结束时不能完成《教学计划表》中规定的通识核心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的修读,或没有达到最低毕业学分者,可提出申请延长修业年限,但不应超过2年。延长修业年限的学生按规定缴纳相关费用。

六、学位授予 

本专业学生修满最低学分,符合宜宾学院学士学位的授予条件,即可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知识结构合理的行政管理人才。要求学生具备行政学、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等方面知识,掌握行政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国家机关、非政府公共管理部门、公司和其他企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活动规律和科学化、法制化、现代化的管理体制,具有“依法行政”的意识和熟练地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从事行政事务管理的能力。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社会工作、政策研究等方面的工作。

二、专业培养要求

1、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熟悉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了解我国行政管理工作的政策和法规,具有爱国守法、明廉知耻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

2、 具有较好的人文和科学知识结构,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较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在外语读、写、听、说等方面达到全国统测4级或更高水平,能够较熟练地阅读外文专业文献;

3、 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了解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前沿信息和发展动态,接受全面系统的专业训练,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4、 掌握系统分析、统计分析、调查分析、政策分析等科学方法,具有较强的办公自动化处理技能,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技能,较强的科学研究和策划、组织、执行的实际工作能力,能熟练撰写专业论文、调研报告、机关公文等文体;

三、专业核心课程简介

1、管理学

该课程比较系统地讲授现代管理中的计划理论、组织理论、领导理论和控制理论,并结合一些管理实例,介绍管理工作的各种技术和方法,使学生掌握现代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原则及其理论渊源和历史发展。

2、政治学

该课程主要阐述政治现象的起源、发展与演变的过程,涉及到政治的涵义、国家的本质和基本职能、权力和权利以及政党制度、政治民主、政治参与等相关知识和基本概念。使学生掌握政治和政治学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了解政治现象的复杂性;学会分析和研究政治现象的基本方法,了解和把握国内外政治学领域的发展动态以及重大的政治活动和事件,从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认识现实政治问题的能力。

3、社会学

该课程把社会当作一个整体进行研究,从宏观上科学地分析和研究社会的运行规律,从中观和微观上研究社会学和文化、社会结构及社会运行、个人社会化、社会角色和社会互动、社会群体和组织、社会分层、社会流动、社会变迁和现代化、社会控制、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等。它对社会现象进行的理论解释,对未来社会发展趋势的预测,为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解决方法和途径。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认识社会及社会系统演变的规律,更顺利地参与社会生活。

4、组织行为学

该课程系统研究组织环境中所有成员的行为,以成员个人、群体、整个组织及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行为作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它通过研究组织中的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来提高管理者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在组织行为学中主要研究两大基本问题:第一,组织对其成员的思想、感情和行动的影响方式;第二,组织中各成员的行为方式及其绩效对整个组织绩效的影响。组织行为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组织行为学的发展阶段与研究方法;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群体心理与群体行为;激励理论;领导心理与组织行为;组织文化与组织行为;团队组织与合作;组织变革等内容。

5、公共行政学

该课程比较全面介绍公共行政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认清公共行政的本质和内涵,是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政府管理的现状,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6、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该课程主要研究行政管理的法律知识和理论,旨在培养、增强行政法制观念,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要求学生通过对行政法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解,掌握行政管理的法律原则和规范,并分析我国行政法制建设的各种问题。

7、文秘与公文写作

文秘与公文写作课程教授学生掌握秘书工作的基本职责、工作方法、各式公文,特别是常用公文的写作格式、技巧与相应方法,使学生具备各式公文写作的能力,满足今后工作中办公的实际需要。

8、领导科学

该门课程是本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领导工作是一门科学,是人类一种特殊的重要的实践活动,实践需要科学指导,这种实践本身包含着极其丰富的科学内容,是产生领导科学的土壤和源泉;领导工作有自身的特殊规律和科学内容,非其他学科所能代替;领导工作是一门高度综合的科学,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学问必然会产生新的知识和学问。随着现代社会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任何组织和群体要有效地进行活动,顺利地实现既定的目标,就必须实施科学的领导。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领导工作的规律、内容、艺术,以满足今后工作的需要。

9、公务员应试基础

该课程旨在让学生熟悉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相关知识,了解公务员考试的基本特点,能够熟练地、较快地完成公务员考试笔试内容和较好地完成面试,取得较高的考试通过率,并为学生成为公务员以后能较快地胜任公务员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0、比较政府

该课程详细比较古今中外政府的结构、体制、机制、运作模式,找出不同性质、不同发展程度政府间体制、结构等差异,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政体制改革作出借鉴。

四、实践教学安排

1、第一学期安排两周军事理论与训练,计2学分;

2、 《形势与政策》在第一、第二期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开设,共计2学分;

3、 第四期末(7月初至8月底)学生到合作基地诸如宜宾市翠屏区政府、区民政局、各街道办事处和社区、长宁组织部、川南人力资源市场、丝丽雅集团等进行专业实习,学会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结束后学生上交实习报告和实习成果,计6学分;

4、第四学期期末暑假,利用假期进行社会调查2周,形成3000-5000字社会调研报告,计2学分。由专业教研室组织、考核认证学分;

5、就业指导课程和创业基础课分别安排在第六期和第七期,各计2学分;

6、第八期学生到基地或自己选择实习地点进行毕业实习一学期,要求学生能灵活自如地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并能独立工作,计12学分;

7、 第八期安排毕业论文,计8学分。

8、根据专业培养要求,提倡环境教育,鼓励学生修读环境教育学分,共计4学分。

五、学制与学分要求 

本专业基本学制为四年,浮动学制为3-6年,要求的最低毕业学分为170分。学生凡修读完通识核心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并完成了实践教学模块中规定的内容,且成绩合格、总学分达到了最低毕业学分者,允许毕业并颁发毕业证书。

本专业学生在所有通识核心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合格、完成了应用实践教学模块内规定的内容且所修学分达到最低毕业学分的前提下,可提出申请提前毕业。

本专业学生因故在四年期限结束时不能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必修课程”的修读,或者没有达到最低毕业学分的。可提出申请延长修业年限1-2年,延长修业年限的学生按规定交纳有关费用。

六、学位授予

本专业学生符合学校规定的学士学位的授予条件,即可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公共事业管理人才专业培养方案

一、 专业培养目标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严格贯彻我校“为学生成功奠定基础,为地方发展提供支撑”的办学理念,秉承我校的人才培养体系,注重培养学生具有高度的责任心、持续的进取心、强烈的好奇心;着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谐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注重培养掌握现代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原理、方法与策略,熟练应用计算机技术,能在政府管理部门、社区管理部门、物业管理部门和其它企事业管理部门的公共事业单位从事管理、政策分析和公共组织财务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

二、专业基本要求

1、 要求学生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 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人文素养,通过人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的实践,培养学生的人格、气质、修养;通过开设人文教育选修课程,如美学鉴赏、古典诗词鉴赏等,以陶冶学生情操,扩大学生知识面,提升大学生的内在品质,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关心、学会思考,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 要求学生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胆略,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协调人际关系等能力。通过通识核心课和通识拓展课的学习掌握基本的学习能力,学习素养。掌握计算机的知识和熟练掌握办公自动化,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

4、 要求本专业学生系统扎实地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诸如公共管理学、经济学等方面的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同时通过会计学基础,财务管理学、等专业拓展课程的选学提高自身分析、管理、决策等基本能力。掌握现代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原理、方法与策略,成为具有专业知识的专业性应用性人才。

三、专业核心课程简介

1、管理学

该课程是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学科。它比较系统地讲授现代管理中的计划理论、组织理论、领导理论和控制理论,并结合一些管理实例,介绍管理工作的各种技术和方法,使学生掌握现代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原则及其理论渊源和历史发展。同时,本课程也是一门学习与研究如何做人、做事、求知和处人的素质教育课,是思想品德课的重要补充。此外本门课程还是管理类专业考研中初试的必考科目,其重要性不言而知。

2、政治学

该课程主要阐述政治现象的起源、发展与演变的过程,涉及到政治的涵义、国家的本质和基本职能、权力和权利以及政党制度、政治民主、政治参与等相关知识和基本概念。使学生掌握政治和政治学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了解政治现象的复杂性;学会分析和研究政治现象的基本方法,了解和把握国内外政治学领域的发展动态以及重大的政治活动和事件,从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认识现实政治问题的能力。

3、社会学

该课程把社会当作一个整体进行研究,从宏观上科学地分析和研究社会的运行规律,从中观和微观上研究社会学和文化、社会结构及社会运行、个人社会化、社会角色和社会互动、社会群体和组织、社会分层、社会流动、社会变迁和现代化、社会控制、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等。它对社会现象进行的理论解释,对未来社会发展趋势的预测,为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解决方法和途径。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认识社会及社会系统演变的规律,更顺利地参与社会生活。

4、公共事业管理

本课程的学习目的是掌握公共事业即教育、文化艺术、体育卫生、科技等事业部门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主要内容包括:公共事业管理学研究对象及方法,公共事业的内涵和学科研究范围,我国公共事业的划分及各部门的管理方法与规律。

5、 公共经济学

该课程系统、全面阐述了公共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包括资源配置与政府职能、公共产品与公共选择理论、国家预算、公共支出与公共收入的理论与实践、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公共经济与国民经济调节以及地方公共经济等内容,从经济学的角度阐释、分析了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应具有的职能与作用。

6、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该课程围绕社会研究的原理、科学程序,从方法论、研究方式和具体研究方法与技术三个层次,详细阐述了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解释与评估的各种方法、技术和应用。帮助学生掌握社会调查研究的原理、基本知识、具体操作技巧等,以使学生掌握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和调查研究报告的撰写方法,学会自觉地认识、研究和分析 社会,将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7、文秘与公文写作

文秘与公文写作课程教授学生掌握秘书工作的基本职责、工作方法、各式公文,特别是常用公文的写作格式、技巧与相应方法,使学生具备各式公文写作的能力,满足今后工作中办公的实际需要。

8、领导科学

领导工作是一门科学,是人类一种特殊的重要的实践活动,实践需要科学指导,这种实践本身包含着极其丰富的科学内容,是产生领导科学的土壤和源泉;领导工作有自身的特殊规律和科学内容,非其他学科所能代替;领导工作是一门高度综合的科学,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学问必然会产生新的知识和学问。随着现代社会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任何组织和群体要有效地进行活动,顺利地实现既定的目标,就必须实施科学的领导。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领导工作的规律、内容、艺术,以满足今后工作的需要。

9、 公共政策学

本课程主要帮助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公共政策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认识公共政策的构成与结构、本质与功能,认识公共政策系统的内部结构及其与政治环境之间的能量交换关系,认识政策过程的诸阶段、诸环节、诸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政策结果的影响,了解西方公共政策学科的产生、发展及研究现状,掌握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制定政策与执行政策的理论和方法,为他们的学习和实际工作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10、市政管理学

市政管理学是一门正在成长和发展的新兴应用学科,内容庞杂,涵盖市政管理基本要素和管理体制,城市发展战略与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土地、住宅、公用事业、市政财务、城市人口、民政福利事业、公共事业、环境社区、安全等管理,城市发展管理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正确地把握市政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我国以及国外的某些市政管理问题有所了解,从而培养和提高市政管理的能力。

四、实践教学安排

1、 第一学期安排两周军事理论与训练,计2学分;

2、 《形势与政策》在第一、第二期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开设,共计2学分;

3、 第四学期末(7月初~8月底)学生到合作基地诸如宜宾市翠屏区政府、区教育局、区文化局、各街道办事处和社区、长宁县委组织部、川南人力资源市场等进行专业实习,学会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结束后学生上交实习报告和实习成果,计6学分;

4、第四学期期末暑假,利用假期进行社会调查2周,形成3000-5000字社会调研报告,计2学分。由专业教研室组织、考核认证学分;

5、就业指导课程和创业基础课分别安排在第六期和第七期,各计2学分;

6、第八期学生到基地或自己选择实习地点进行毕业实习一学期,要求学生能灵活自如地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并能独立工作,计12学分;

7、第八期安排毕业论文,计8学分。

8、根据专业培养要求,提倡环境教育,鼓励学生修读环境教育学分,共计4学分。

五、学制和学分要求 

本专业基本学制为四年,弹性学制3至6年,要求的最低毕业学分为170分。学生凡修读完通识核心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并完成了实践教学模块中规定的内容,且成绩合格、总学分达到了最低毕业学分者,允许毕业并颁发毕业证书。

学生若提前修读完所有通识核心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并完成了应用实践教学模块中规定的内容,且成绩合格、所修学分数达到最低毕业学分的前提下,可提出申请提前毕业。

学生若在四年期限结束时不能完成《教学计划表》中规定的通识核心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的修读,或没有达到最低毕业学分者,请提出申请延长修业年限,但不应超过2年。延长修业年限的学生按规定缴纳相关费用。

六、学位授予

修满最低学分170,符合宜宾学院学士学位授予条例,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 专业培养目标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严格贯彻我院“为学生成功奠定基础,为地方发展提供支撑”的办学宗旨,适应学生“出口”(含择业、创业、升学、留学等)的需要,注重培养熟悉社会保障政策和理论,掌握社会保障工作方法和操作技能,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和社会学等专业知识及相关专业证书,能够运用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现代技术手段,研究解决劳动与社会保障领域实际问题,能够在劳动与社会保障机构、社会福利及社会救助机构、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社会团体,劳务派遣公司等社会中介组织,社区和企事业单位以及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从事社会保障、劳动仲裁、人事保险、人力资源管理、公共关系、公共政策分析、办公自动化等工作,具有高度的责任心、持续的进取心、强烈的好奇心,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和谐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

二、专业基本要求

1、 要求学生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具有“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具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与健康的体魄,立志献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2、 要求本专业学生系统扎实地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诸如政治学、管理学、经济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同时通过社会保障学,社会保险学、人力资源管理学、组织行为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学、金融学和投资学等专业核心拓展课程的学习提高自身分析、管理、决策等基本能力;

3、 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人文和科学知识结构,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具有较强的人文素质;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要求达到国家四级以上水平),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的知识和操作(要求至少通过计算机一级考试),熟练掌握办公自动化;

4、 要求学生在系统学习本专业核心、拓展课程以及应用实践课程后,应具有良好的口头表达、写作、人际交往、应变、劳动争议处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能力,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胆略,能在各类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独立从事社会保障、劳动仲裁、人事保险、人力资源管理、公共关系、公共政策分析和办公自动化等工作。

三、专业核心课程简介

1、管理学

该课程是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学科。它比较系统地讲授现代管理中的计划理论、组织理论、领导理论和控制理论,并结合一些管理实例,介绍管理工作的各种技术和方法,使学生掌握现代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原则及其理论渊源和历史发展。同时,本课程也是一门学习与研究如何做人、做事、求知和处人的素质教育课,是思想品德课的重要补充。此外本门课程还是管理类专业考研中初试的必考科目,其重要性不言而知。

2、政治学

该课程主要阐述政治现象的起源、发展与演变的过程,涉及到政治的涵义、国家的本质和基本职能、权力和权利以及政党制度、政治民主、政治参与等相关知识和基本概念。使学生掌握政治和政治学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了解政治现象的复杂性;学会分析和研究政治现象的基本方法,了解和把握国内外政治学领域的发展动态以及重大的政治活动和事件,从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认识现实政治问题的能力。

3、社会保障学

该课程是劳动与社会保障本科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该专业学生学习其他后续课程的基础和起点。这是一门理论性、现实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主要阐述社会保障制度基本理论、社会保障历史进程、社会保障基金及世界各主要类型的社会保障制度,重点介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探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式和思路。由于我国乃至世界的社会保险改革发展变化很快,本课程注重体现社会保障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对目前社会保障领域的一些热点、难点以及有争议的问题以案例分析与讨论的形式引出,借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4、社会学

该课程把社会当作一个整体进行研究,从宏观上科学地分析和研究社会的运行规律,从中观和微观上研究社会学和文化、社会结构及社会运行、个人社会化、社会角色和社会互动、社会群体和组织、社会分层、社会流动、社会变迁和现代化、社会控制、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等。它对社会现象进行的理论解释,对未来社会发展趋势的预测,为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解决方法和途径。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认识社会及社会系统演变的规律,更顺利地参与社会生活。

5、保险学原理

保险学原理是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因为商业保险的发展要早于社会保险一百多年时间,所以社会保险在很多方面借鉴了商业保险的原则和技术,同时商业保险也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补充。该学科以保险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从经济、法律两个方面揭示保险经济活动的产生、发展和保险基金运动规律,探索保险与宏观经济发展的关系。本课程在系统的介绍保险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对保险实务也作全面的介绍,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在于使学生较为全面的掌握保险学的理论体系,并对保险实务有一个具体的了解,为学生今后从事保险、金融、投资、贸易和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6、人力资源管理

该课程以通俗易懂的形式为人力资源管理方向的学生提供完整的、全面的关于人事管理方面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技术。本课程有其独特之处。它的重点是通过工作分析、薪酬和考评等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问题,全面地介绍人力资源和高绩效组织。当前,全球化、放松规制和技术进步意味着企业必须有更强的竞争力才能得以生存。本课程在充满特色的讲解中,可以让学生懂得如何通过人力资源的管理来建设一支优秀的、具有凝聚力、更有竞争性的队伍。

7、文秘与公文写作

文秘与公文写作课程教授学生掌握秘书工作的基本职责、工作方法、各式公文,特别是常用公文的写作格式、技巧与相应方法,使学生具备各式公文写作的能力,满足今后工作中办公的实际需要。

8、劳动经济学

该课程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以人力资源的开发与优化配置为研究对象,围绕着劳动力市场和劳动关系展开分析和研究。劳动力市场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劳动投入与劳动生产率、工资与就业等问题与现象,以及影响劳动力市场运行和劳动关系变化的市场性因素、制度性因素和社会性因素等都是劳动经济学考察与讨论的范畴。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学习,让同学了解劳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分析框架,以及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特点和运行状况,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理论功底。劳动经济学是人力资源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行政管理等专业的基础课程。

9、领导科学

该课程是本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领导工作是一门科学,是人类一种特殊的重要的实践活动,实践需要科学指导,这种实践本身包含着极其丰富的科学内容,是产生领导科学的土壤和源泉;领导工作有自身的特殊规律和科学内容,非其他学科所能代替;领导工作是一门高度综合的科学,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学问必然会产生新的知识和学问。随着现代社会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任何组织和群体要有效地进行活动,顺利地实现既定的目标,就必须实施科学的领导。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领导工作的规律、内容、艺术,以满足今后工作的需要。

10、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是法学学科重要的部门法,同时也是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专业方向课。本课程内容分为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两大部分。劳动法部分主要讲解劳动法的基本知识和原则,劳动者在就业中、用人单位在招工中应当遵守的法律规定,劳动合同在订立中应当注意的法律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方式,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合同的法律责任。工作时间与休息时间,工资的内容、工资支付中引发劳动争议的问题,事故的预防和责任及处理方式。职业病的责任承担女工的“四期”保护及其相关待遇。劳动争议处理的一般程序,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劳动争议处理中应当注意的事项。社会保障法部分主要讲解学习社会保障的必要性和意义,了解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社会优抚的内容,重点讲解社会保险中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的法律制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全面准确地掌握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律制度,能够胜任司法实践和用人单位的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事务。

四、实践教学安排

1、第一学期安排两周军事理论与训练,计2学分;

2、 《形势与政策》在第一、第二期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开设,共计2学分;

3、 第四期末(7月初至8月底)学生到合作基地诸如宜宾市劳动局和社保局、翠屏区社保局、各街道办事处和社区、长宁组织部、翠屏区政府、川南人力资源市场等进行专业实习,学会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结束后学生上交实习报告和实习成果,计6学分;

4、第四学期期末暑假,利用假期进行社会调查2周,形成3000-5000字社会调研报告,计2学分。由专业教研室组织、考核认证学分;

5、就业指导课程和创业基础课分别安排在第六期和第七期,各计2学分,共计4学分。

6、第八期学生到基地或自己选择实习地点进行毕业实习一学期,要求学生能灵活自如地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并能独立工作,计12学分;

7、 第八期安排毕业论文,计8学分。

8、根据专业培养要求,提倡环境教育,鼓励学生修读环境教育学分,共计4学分。

五、学制和学分要求

本专业基本学制为四年,弹性学制为三至六年,要求的最低毕业学分为170分。学生凡修读完通识核心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并完成了实践教学模块中规定的内容,且成绩合格、总学分达到了最低毕业学分者,允许毕业并颁发毕业证书。

学生若提前修读完所有通识核心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并完成了应用实践教学模块中规定的内容,且成绩合格、所修学分数达到最低毕业学分的前提下,可提出申请提前毕业。

学生若在四年期限结束时不能完成《教学计划表》中规定的通识核心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的修读,或没有达到最低毕业学分者,课提出申请延长修业年限,但不应超过2年。延长修业年限的学生按规定缴纳相关费用。

六、学位授予

修满最低学分即170学分,符合宜宾学院学士学位授予条例,即可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版权所有©宜宾学院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地址:四川省宜宾市五粮液大道东段酒圣路8号 邮编:644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登记号:蜀ICP备11011718号 宜宾市网监支队备案登记号:511500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