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是学生在毕业前提交的一份具有一定科研价值和实用价值的学术论文。它是本科学生开始从事工程设计、科学实验和科学研究的初步尝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所取得成果的科学表述,是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毕业论文(设计)撰写是本科生培养过程的基本训练之一,其撰写应符合国家及各专业部门制定的有关标准,符合汉语语法规范。指导教师应加强指导,严格把关。
对论文字数规定如下:
(1)文、理、工、经、管、法、教类:毕业论文(设计报告)定稿正文字数不少于7000字。
(2)艺体类:定稿正文字数不少于4000字
1.论文结构及要求
论文包括题目、中文摘要、外文摘要、目录、正文、参考文献、致谢和附录等几部分。
1.1 题目
题目应恰当、准确地反映本课题的研究内容。论文题目一般不应超过20字,可设副标题。
1.2 摘要与关键词
1.2.1
摘要
摘要应扼要叙述本论文的主要内容、特点,文字要精炼,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应包括本论文的主要成果和结论性意见。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图表,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避免将摘要写成目录式的内容介绍。
中文摘要一般不超过400字。外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内容相同,在语法、用词和书写上应正确无误。
1.2.2
关键词
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参照相应的技术术语标准),一般列3~5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从大到小排列,应在摘要中出现。
1.3 目录
目录应独立成页,包括论文中全部章、节的标题及页码。
1.4 论文正文
论文正文包括绪论、论文主体及结论等部分。
正文中各章标题要突出重点、简明扼要。字数一般在15字以内,不得使用标点符号。标题中尽量不采用英文缩写词,对必须采用者,应使用本行业的通用缩写词。
1.4.1
绪论
绪论一般作为第1章。绪论应说明选题的目的、背景和意义,研究范围及要达到的具体目标,简述本课题的国内外的研究概况及存在的问题,说明本课题指导思想;阐述本课题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文管类论文的绪论是毕业论文的开头部分(不必写章号),一般包括说明论文写作的目的、意义,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以及提出问题。
1.4.2
论文主体
论文主体是论文的主要部分,对所选课题研究过程的文字性逻辑表述,是论文的最重要部分。其内容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工作的基本前提、假设和条件;模型的建立,实验方案的拟定;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设计计算的主要方法和内容;实验方法、内容及其分析;理论论证,理论在课题中的应用,课题研究得出的结果,以及对结果的讨论等。学生根据毕业论文(设计)课题的性质,一般仅涉及上述一部分内容。根据需要,正文可以分成几节来撰写,每一节都有自己的标题。论文的主体应该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
1.4.3
结论
结论作为单独一章排列,但不加章号。
结论是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评价,主要包括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归纳和综合、对整个论文主要成果的总结,对所得结果与已有结果的比较和课题尚存在的问题,以及进一步开展研究的见解与建议。结论要突出设计(论文)的创新点,要写得概括、简短。
1.5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论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反映论文的取材来源、材料的广博程度和材料的可靠程度,也反映作者对他人知识成果的承认和尊重。一份完整的参考文献是提供给读者的一份有价值的信息资料。论文中要注重引用近期发表的与论文工作直接有关的学术期刊类文献。
一般做毕业论文(设计)的参考文献不宜过少,其中应列入主要文献的,对理工类论文,参考文献数量不少于10篇;对文科、管理类论文,参考文献数量不少于15篇。外文文献的数量由各专业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在论文正文中必须有参考文献的编号,参考文献的序号应按在正文中出现的顺序排列。
引用网上参考文献时,应注明该文献的准确网页地址,网上参考文献不包含在上述规定的文献数量之内。
有条件的专业,可以把与撰写论文内容最直接相关的外文文献译成中文,不少于1000汉字,并将其编入附录。
1.6 致谢
对导师和给予指导或协助完成论文工作的组织和个人表示自己的谢意,这不仅是一种礼貌,也是对他人劳动的尊重,是治学者应有的思想作风。致谢内容应简洁明了、实事求是,避免俗套。
1.7 附录
有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如外文文献复印件及中文译文、公式的推导、程序流程图、图纸、数据表格等)可编入论文的附录中。
2.打印排版要求
2.1打印页面设置
毕业论文用计算机打印,由学生本人按照学院对毕业论文页面排版规定在计算机上输入、编排。打印一律使用A4打印纸,左边距
3cm
,右边距
2.5cm
,上下边距
2.5cm
,每页35行。毕业设计(论文)除封面外,各页均应加页眉、页脚,页眉、页脚边距均为
1
.
5cm
,采用宋体小五号居中。页眉内容为:宜宾学院××届毕业设计(论文);页脚居中放置页码,摘要、目录等文前部分的页码用罗马数字单独编排,正文以后的页码用阿拉伯数字编排。
2.2 字体及字号
第一层次(章)题序和标题用小二号黑体字。
第二层次(节)题序和标题用小三号黑体字。
第三层次(条)题序和标题用四号黑体字。
第四层次(款)题序和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字。
第五层次(项)题序和标题用小四号宋体字。
正文用小四号宋体字。
2.3 摘要及关键词
摘要题头用小二号黑体字居中排写,然后隔行书写摘要的文字部分。
摘要的中、外文示例见附录1和附录2。
关键词题头用小四号黑体字顶格书写,然后空一格书写有关关键词,各关键词之间加标点符号;最后一词之后不加标点符号。
摘要页勿需写出论文题目。中、外文摘要应各占一页,编排上中文在前,外文在后。
2.4 目录
目录中各章题序及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其余用小四号宋体。目录的打印实例见附录3和附录4。
论文的中文和外文摘要属二次文献置于目录前,并编入目录,按第一层次(章)的编辑要求处理。致谢、参考文献、附录同样按第一层次(章)的编辑要求处理,另起新页,与正文一起顺序用阿拉伯数字编页。
2.5 正文层次
论文正文分章、节撰写,每章应另起一页,各层次题序及标题不得置于页面的最后一行(孤行)。正文层次的编排理工类论文应采用表2-1的格式,文管类可采用表2-2的格式。
表2-1 理工类论文层次代号打印说明
层次名称
|
示 例
|
字 体
|
说 明
|
章
|
第1章 □□……□
|
小二号黑体
|
章序及章名居中排,章序用阿拉伯数字
|
节
|
1.1└┘□□……□
|
小三号黑体
|
题序顶格书写,与标题间空一格,下面阐述内容另起一段
|
条
|
1.1.1
└┘□□……□
|
四号黑体
|
款
|
1.1.1
.1└┘□□…□└┘□□……□□……□□□□……
|
小四号黑体
|
题序顶格书写,与标题间空一格,下面阐述内容在标题后空一格接排
|
项
|
└┘└┘(1)□□…□└┘□□………□□…□□□□……
|
正文用小四号宋体
|
题序空二格书写,以下内容接排
|
表2-2 文管类论文层次代号打印说明
层次名称
|
示 例
|
字 体
|
说 明
|
章
|
一、□□□□□
|
小二号黑体
|
居中书写
|
节
|
└┘└┘(一)□□□□
|
小三号黑体
|
空两格书写
|
条
|
└┘└┘1. □□□□
□□□□□□□□□□□□□□□□□□□□□□□□□□□□□□
|
四号黑体
|
空两格书写
|
款
|
└┘└┘(1)□□□□
□□□□□□□□□□□□□□□□□□□□□□□□□□□□□□
|
小四号黑体
|
空两格书写
|
项
|
└┘└┘①□□□□□
|
小四号宋体
|
空两格书写
|
正文的示例参见附录5和附录6。
2.6 参考文献
引用文献标示应置于所引内容最末句的右上角,用小五号字体。所引文献编号用阿拉伯数字置于方括号“[ ]”中,如“二次铣削[1]”。当提及的参考文献为文中直接说明时,其序号应该与正文排齐,如“由文献[8,10~14]可知”。
经济、管理类论文引用文献,若引用的是原话,要加引号,一般写在段中;若引的不是原文只是原意,文前只需用冒号或逗号,而不用引号。在参考文献之外,若有注释的话,建议采用夹注,即紧接文句,用圆括号标明。
不得将引用文献标示置于各级标题处。
参考文献书写格式应符合GB7714-19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常用参考文献编写项目和顺序规定如下:
著作图书文献
序号└─┘作者.书名.版次.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
第一版应省略
翻译图书文献
序号└─┘作者.书名.译者.版次.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
第一版应省略
学术刊物文献
序号└─┘作者.文章名.学术刊物名.年,卷(期):引用部分起止页学术会议文献
序号└─┘作者.文章名.编者名.会议名称,会议地址,年份.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
学位论文类参考文献
序号└─┘研究生名.学位论文题目.学校及学位论文级别.答辩年份;引用部分起止页
西文文献中第一个词和每个实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余者小写;俄文文献名第一个词和专有名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余者小写;日文文献中的汉字须用日文汉字,不得用中文汉字、简化汉字代替。文献中的外文字母一律用正体。
作者为多人时,一般只列出3名作者,不同作者姓名间用逗号相隔。外文姓名按国际惯例,将作者名的缩写置前,作者姓置后。
学术会议若出版论文集者,可在会议名称后加上“论文集”字样。未出版论文集者省去“出版者”、“出版年”两项。会议地址与出版地相同者省略“出版地”。会议年份与出版年相同者省略“出版年”。
学术刊物文献无卷号的可略去此项,直接写“年,(期)”。
参考文献序号顶格书写,不加括号与标点,其后空一格写作者名。序号应按文献在论文中的被引用顺序编排。换行时与作者名第一个字对齐。若同一文献中有多处被引用,则要写出相应引用页码,各起止页码间空一格,排列按引用顺序,不按页码顺序。
参考文献书写格式示例见附录7。
2.7 公式
原则上居中书写。若公式前有文字(如“解”、“假定”等),文字顶格书写,公式仍居中写。公式末不加标点。
公式序号按章编排,如第1章第一个公式序号为“(1-1)”,附录2中的第一个公式为(②-1)等。公式的编号加圆括号,放在公式右边行末,公式和编号之间不加虚线。文中引用公式时,一般用“见式(1-1)”或“由公式(1-1)”。
公式较长时最好在等号“=”处转行,如难实现,则可在+、-、×、÷运算符号处转行,转行时运算符号仅书写于转行式前,不重复书写。
2.8 插表
表格不加左、右边线。
每个表格均应有表题(由表序和表名组成)。表序一般按章编排,如第1章第一个插表的序号为“表1
-1
”
等。表序与表名之间空一格,表名中不允许使用标点符号,表名后不加标点。表题置于表上,居中排写,要求用五号字(见附录8)。
全表如用同一单位,将单位符号移到表头右上角,加圆括号。
表内文字说明用五号字,起行空一格、转行顶格、不加标点。
2.9 插图
插图必须符合技术制图及相应专业制图的规定。
每个图均应有图题(由图号和图名组成)。图号按章编排,如第1章第一图的图号为“图1
-1
”
等。图题置于图下,图名在图号之后空一格排写。有图注或其他说明时应置于图题之上。引用图应说明出处,在图题右上角加引用文献编号。图中若有分图时,分图号用a)、b)等置于分图之下。
图题及图中说明均采用五号字。
插图与其图题为一个整体,不得拆开排写于两页。插图应编排在正文提及之后,插图处的该页空白不够排写该图整体时,则可将其后文字部分提前排写,将图移到次页最前面。
2.10 附录
附录的序号采用“附录1”、“附录2”等,其中外文文献的中文译文应作为附录1,外文复印件作为附录2。
文管类论文附录序号相应采用“附录一”、“附录二”等。
附录1 中文摘要示例
摘 要
交会对接技术是发展空间在轨基础设施的关键技术。本文对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空间飞行器自动对接系统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首先,讨论了许多常规姿态表示方法,并指出姿态表示的复杂性。然后给出李代数法姿态表示和可能的定义。在各种姿态表示下,给出了空间飞行器姿态运动学和动力学方程。为后面建立对接系统数学模型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 交会对接;计算机视觉;非线性最小二乘;非线性观测器;非线性控制器
附录2 外文摘要示例
Abstract
Rendezvous and docking are two of the key techniques to develop an inorbit space infrastructure. In this thesis, an automatic spacecraft docking system based on computer vision is studied in detail.
First, a number of conventional methods for attitude representation are discussed and their complexity in dealing with the problem of attitude representation are…
Key words rendezvous and docking computer vision nonlinear least spuares nonlinear observer nonlinear controll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