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路前行,志愿有我。2022年暑假以来,全国各地陆续爆发疫情,在这场持久战中,行管19级6班的学子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疫”往无前,奋勇当先,积极投身于抗疫志愿者队伍中,用青春之躯,与“疫”作战。

胡小燕,宜宾市长宁县梅硐镇泽鸿村人。宜宾9.3疫情爆发后,胡小燕同学主动加入泽鸿村志愿者服务大队,参与了连续十天七轮全员核酸检测志愿服务工作。她每天6点起床,7点报到,下午18:30结束,在泽鸿村余泽鸿故居游客中心核酸检测过程中帮助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中老年人扫描健康码、协助教师、医务人员录入村民身份信息并登记在册、提醒村民佩戴口罩并间隔一米距离排队、陪同村委会干部下乡为卧病在床,无法行走的村民提供上门核酸检测服务等。她说“虽然工作简单,但是繁琐,有时一站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说一点都不疲惫是不可能的,不过一想到能为家乡、为战胜疫情尽点绵薄之力,苦点累点都是值得的,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做的”。

胡颖,泸州市纳溪区人。在9月9日至9月16日临时性静态管理期间,她负责纳溪区安富街道友谊路社区流动点七个小区核酸检测的信息录入工作。9月份的气温不算凉爽,套在一整套防护服里,不透气,能感觉到汗水在顺着头发脖子一点一点往下滴,医用手套里的手被汗水泡的发白,面屏有时也会有雾气遮挡视线。因为防护服不能重复使用,脱下后必须重新换一套,她们就选择少喝水。她说:“穿上防护服后,才真正感受到了防疫医务人员的辛苦”。核酸检测最早六点就开始,四点半就要起床,五点出门,五点半到社区吃早餐穿防护服和搬运物资。每天基本都是从天黑工作到天亮再到天黑。所以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

刘鑫,宜宾市兴文县共乐镇东阳村人。自宜宾“9·3”疫情爆发以来,全市各区县进入一级防疫状态,他在当地政府的号召下,积极参与乡村疫情防控工作,加入兴文县东阳村志愿者队伍,协助医护人员为村里的村民采集核酸。村里核酸采集时间为凌晨五点,所以每天凌晨四点半就要准时到达村委会,协助医务人员和村干部做好准备工作、维持秩序、为没有健康码的老年人申请健康码、为已检测的村民发放“已检测”标签。下午两点,他又开始乡村防疫巡逻工作、劝导外出村民戴好口罩,不聚集不扎堆、统计村里的居家与外出的人员,确保每一个人的信息准确,并及时上报给上级领导。他说:“虽然经常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天气稍热衣服就会被汗水打湿,即使会感到疲惫,但心里却不会有半点怨言,因为深知那些医护人员比我们更加的辛苦,能为村民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正是青年一代的责任与担当。”

刘海霞,眉山市复兴镇山祠村人。2022年暑假期间,眉山市出现确诊病例,当地政府高度重视,立刻下达文件组织全员核酸检测。刘海霞同志作为一名党员积极参与到核酸检测志愿服务工作中,在核酸检测过程中维持现场秩序、督促村民们戴好口罩、对来检人员进行体温测量和信息登记、为老人们提供帮助,协助医务人员完成核酸采集工作、核酸检测工作顺利进行。刘海霞表示自己深切体会到了医护人员的平凡与伟大,看到了乡政府工作人员在烈日当空下的辛苦和坚持,同时也感受到村民们的理解与配合。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她说:“作为当代青年大学生,作为中共党员,在国家有需要的时候,我们就要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在以后的生活中也要弘扬志愿精神,为社会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疫情就是命令,防空就是责任。灾难面前,青春担当,不惧困难,砥砺前行。我们一定会打赢这场抗疫阻击战,拥抱无疫美好明天。
(供稿/胡小燕 审稿/王燕 张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