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宁教授交流会圆满举行

作者: 时间:2021-01-11 点击数:

2021年1月5日上午,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原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主任,原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学会社会福利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社会工作》编委,《社会工作》学术委员会委员钱宁教授莅临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部开展学术交流会。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部何一部长、社会工作专业负责人陈世海教授、社会工作专业教师、“云轫工程”班部分老师参加了此次交流会。

IMG_20210108_164017

本次学术交流会围绕“青年教师成长”、“学科建设与融合”、“社会工作专业发展”三个议题展开。首先,钱宁教授指出回答和解决这些议题的关键首先要思考“是否对学术、学科专业有想象;在想象之后是否树立起追求?”

IMG_20210105_090937

钱宁教授以自身的学术发展历程为例,向参与交流会的老师们阐释了何为想象与追求,以及坚持投入的成长与发展。钱教授学习哲学专业出身,其后学术专研转向宗教社会学和人类学再到社会学,将哲学理论变为对现实的关怀。历经多年筹备,链接国外以及香港地区资源、建立师资队伍,推动云南大学社会学学科重建,也奠定了社会工作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坚实基础。在谈论中国社会工作发展时,钱教授提及曾研读大量的科学哲学、心理学哲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学术专著,从基督教以医传教、教育传教、慈善传教的“救命、救人、救心”活动中探析社工起源。虽然社会工作的发展与基督教密不可分,但是中国社会工作要有自己的追求——水土相依,在中国社会的意识形态与传统文化背景下走本土化的道路,社工专业教师也要清楚边界,不允许将宗教作为发展的基础。

其后,陈世海教授就钱宁教授的分享与指导进行总结,我们要顺“势”而为,结合中国国情大背景,借助可链接和利用的平台资源,在自身责任力与兴趣的驱动下,开启自我的成长道路。

IMG_20210105_091923

本次交流会最后,与会教师与钱宁教授进行了讨论。针对“科研起步难”、“理论与实践的分离”等青年教师成长困境,钱教授提出一是要正视短板,补足短板;二是要带着好奇,不停地问为什么,不停地探索和解答;三是要带着批判的眼光看待问题,分析辨别其合理性与科学性,去糟粕留精华。钱教授建议定期开展学术研讨活动,可围绕某一专业理论、专业问题等研读相关文献资料,共同探讨、各抒己见,提升“概念化”问题的能力,打下科研的第一步。对于社工老师而言,更要在实务服务情境中反思,反思越快、越深入,就越早能够进入发展道路!

版权所有©宜宾学院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地址:四川省宜宾市五粮液大道东段酒圣路8号 邮编:644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登记号:蜀ICP备11011718号 宜宾市网监支队备案登记号:511500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