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局王鸿副局长、李盼科长等人到法学院调研并指导工作

作者: 时间:2015-01-13 点击数:

2015年1月12日下午三点钟,宜宾学院孟林副校长、发展规划处范亚林处长、培训与创新学院江传彬院长以及法学院邓中文院长、刘首昌书记、刘浪主任、知识产权教研室叶成朋副教授、范贤聪副教授、刘廷华博士、王海燕博士、王小丽老师等与宜宾市知识产权局王鸿副局长、李盼科长等人在法学院会议室就知识产权专业培养计划、课程设置、双方合作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

邓中文院长首先介绍了法学院知识产权专业的建设情况,并表达了在实践基地、社会培训和科研等方面与宜宾市知识产权局进行深度合作的意愿。孟林副校长指出,在我国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下,宜宾学院法学院知识产权专业契合了学校提出的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转型思路。王鸿副局长对知识产权在实现我国知识强国战略中的重要性,并结合宜宾的实际情况,分析知识产权在五个环节方面的展开与运用。王鸿副局长认为,在社会大量需要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情形下,却出现知识产权专业学生就业问题的不正常现象,主要是因为大学的培养目标、课题设置和教学模式等方面与社会的需求存在较大的脱节,必须对现有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全方位的改革。最后,王鸿副局长就专业建设、基地建设和科研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合作思路和措施。为了让学生能够最快适应企业的工作要求,李盼科长认为可让已经掌握基础知识的大二学生就进行专业实习,并设置多个方向的专业课程,以尊重学生的多样化就业需求。范亚林处长建议法学院可与市知识产权局共建知识产权专业,甚至可由双方设立知识产权学院,在专业建设上走一条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转型发展之路。江传彬院长认为法学院可在实践环节、资助学生和教师转型等方面与知识产权局进行合作,明确表示愿意提供培训与创新学院的远程教育网络资源让知识产权专业学生拓展性学习。刘守昌书记认为与知识产权局在专业建设上的合作应坚持共建双赢原则,双方应加强资源整合,注意专业数据库、档案资料的收集、保存。知识产权教研室与会教师也分别就专业建设、课程设置等内容发言。

归纳与会领导、专家和教师的观点,结合法学院的实际情况,法学院将在以下几个进行调整和改革:1.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以市场需求、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造就熟练掌握知识产权技能的专业人才,突破就业难的现实困境。2.在课程设置方面,通过开设最基本的法学核心课程,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熟悉基本的司法程序,训练自学法律的能力;除了必要的法学核心课程之外,要根据学生今后的就业意向,开设企业管理、经济基础、金融原理、机械原理、化工原理、商标法、专利法、版权法等应用性极强的课程。要特别重视外语课程的学习,鼓励学生选修第二外国语。3.在师资培养方面,向全校择优选择专职教师;鼓励有理工科背景的教师报考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鼓励教师参加国内有影响的知识产权培训,主动参加省内特别是宜宾市的知识产权会议、培训及对争议知识产权案件的调处;聘请一批有知识产权实务经验的专家型公务员、企业家担任特聘教授、客座教授,安排校外兼职教师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共同参与指导学生的实习及就业。4.在政校合作、校企合作方面,把知识产权局、工商局等政府机关和五粮液、天原化工等大中型企业建立为实践教学基地;充分利用实践教学基地的实验室、社会资源,开拓学生的校外学习场所,扩展就业通道;与实践教学基地一道,共同申报各类课题提别是横向课题,共同为企业培训知识产权事宜,努力把法学院打造成为四川省乃至国家级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基地。

整个研讨会长达三个小时,气氛热烈,交流内容全面,剖析问题直指要害,有利于法学院知识产权专业走出一条特色之路。

版权所有©宜宾学院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地址:四川省宜宾市五粮液大道东段酒圣路8号 邮编:644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登记号:蜀ICP备11011718号 宜宾市网监支队备案登记号:5115000025